close

三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三亞市殯葬事業2016—2025年發展規劃的通知

標 題:三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三亞市殯葬事業2016—2025年發展規劃的通知

索 引 號:00823240-4/2018-00192

分 類:民政、扶貧、救災;

發文機關:三亞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2017-12-28

發文字號:三府〔2017〕348號

發佈日期:2018-01-05

主 題 詞:


三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三亞市殯葬事業2016?a href="http://auto.8193.tw/index14.html">透天電梯保養?025年發展規劃的通知

更新時間:2018-01-05 13:45:00


各區人民政府,各管委會,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三亞市殯葬事業2016—2025年發展規劃》已經七屆中共市委第52次常委會和七屆市政府第15次常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三亞市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28日

(此件主動公開)

三亞市殯葬事業2016—2025年發展規劃

為加快推進我市殯葬事業科學發展,按照《海南省民政廳關於印發〈海南省殯葬事業2016—2025年發展規劃〉的通知》(瓊民通〔2016〕67號)、《中共海南省委辦公廳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入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瓊辦發〔2015〕6號)和《中共三亞市委辦公室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三亞市深入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三辦發〔2015〕37號)、《三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三亞市殯葬管理規定〉的通知》(三府〔2016〕6號)、海南省民政廳等11部門《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實施意見》(瓊民發〔2016〕2號)等相關文件精神,結合三亞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三亞殯葬事業發展回顧

過去十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民政廳的具體指導下,市民政部門緊緊圍繞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的目標,紮實推進殯葬改革。群眾喪葬觀念發生瞭轉變,文明祭祀風氣正在逐步形成;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文明節儉辦喪事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殯葬事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一)殯葬改革工作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形成。先後出臺瞭《中共三亞市委辦公室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三亞市深入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三辦發〔2015〕37號)、《三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三亞市殯葬管理規定〉的通知》(三府〔2016〕6號)、《三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三亞市惠民殯葬補貼實施方案〉的通知》(三府〔2016〕119號)等政策法規文件,從制度上規范瞭殯葬改革工作,保障瞭殯葬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推行火葬和規范土葬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在規范土葬方面。“三沿七區”亂埋亂葬綜合整治成效明顯。2011年,出臺瞭《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三亞市治理“亂埋亂葬”專項工作方案〉的通知》(三府辦〔2011〕347號),采取遷移、深埋、綠化遮擋等方式,集中整治全市“三沿七區”可視范圍內的6000餘座墳墓,有力保障我市重大項目征地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三沿七區”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土地資源得到有效節約和科學利用。在推行火葬方面,2015年,我市出臺瞭《中共三亞市委辦公室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三亞市深入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三辦發〔2015〕37號),要求積極倡導和推行火葬。全市正在逐步引導新增死亡人員采取遺體火化的殯葬方式,鼓勵和支持遺體火化,火化後的骨灰要安放在公墓或骨灰安放設施內,也可以在指定的海域進行海葬,不得亂埋亂葬。具有本市戶籍的死亡人員采取遺體火化,基本殯葬服務項目費用由政府買單。

(三)殯葬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全市現有市級殯儀館1傢(市仙逸園管理所),市級經營性公墓1傢(市荔仙園公墓),區級公益性公墓8個(吉陽區三娘公墓、天涯區紅爾山公墓、崖州區寶平山陵園、崖州區南山陵園、海棠區龍樓公墓、海棠區青田公墓、海棠區文尖嶺公墓、海棠區沙薑園公墓),確保各區至少有1個公益性公墓。同時,市仙逸園管理所遷建項目、市荔仙園公墓二期項目和吉陽區三娘公墓二期等3個重點殯葬項目正有序推進。

(四)惠民殯葬補貼制度進一步完善。通過持續優化殯葬服務內容、程序和范圍,形成瞭以基本殯葬服務為主體、選擇性殯葬服務為補充的服務格局,逐步實現基本殯葬服務普惠化。2011年,出臺瞭《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民政局關於三亞市惠民殯葬補貼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三府辦〔2011〕225號)。該政策實施以來,領取惠民殯葬補貼人數逐年上升,共有近300人實行火化,共發放惠民補貼資金94萬元。不僅減輕瞭困難群眾的經濟負擔,而且在引導市民群眾轉變殯葬觀念,推進殯葬改革工作方面也發揮瞭積極作用。

雖然三亞的殯葬事業發展取得瞭一定成效,但是殯葬改革與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殯葬服務需求還有差距,特別是在殯葬基本公共服務、殯葬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公墓建設和管理相對滯後,與三亞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需要不相適應。由於我市公益性公墓建設起步晚,且建設初期沒有形成整體規劃和建設生態墓園的思路,基本走的是項目征地墳墓搬遷帶動公墓建設的路子,造成分佈不均。二是殯葬工作管理亟待加強,部門間協調監管機制不健全。全市尚未建立殯葬執法隊伍,基層對違法殯葬行為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部分公墓管理人員配備不齊,經費短缺,與殯葬改革要求不相適應。三是殯葬服務種類單一,服務水平不高,服務隊伍和殯葬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與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殯葬需求不相適應。四是群眾薄養厚葬、不願火化、重風水葬等觀念依然存在。殯葬習俗繁瑣,火葬、樹葬、花葬等生態節地葬法推動緩慢,“亂埋亂葬”治理任務依然繁重。為此,必須持續推進深化殯葬改革,進一步規范殯葬管理,努力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三亞市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目標保持一致。

二、2016—2025年三亞殯葬事業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深刻內涵。緊緊圍繞三亞市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和三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於民政工作的決策、部署及要求深化殯葬改革,大力推進“生態殯葬、節地殯葬、文明殯葬、惠民殯葬”,理順殯葬管理體制,加快殯葬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殯葬服務體系,健全殯葬救助保障制度,加強殯葬行業監管,建立普惠型的殯葬服務體系,把三亞殯葬事業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充分發揮殯葬改革在促進三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規劃目標。

1.科學測算新增死亡人口和項目征地搬遷墳墓的數量,並要求一律進入公墓,推廣不留墳頭的生態安葬方式。完善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不斷推廣節地生態葬法,使我市的節地生態安葬達到一定比例,積極探索開展海葬業務。

2.對需要搬遷的舊墳完成搬遷。新建公墓(含續建、分期建)全部按照生態公墓、不留墳頭的標準建設。

3.逐步引導新增死亡人員采取遺體火化的殯葬方式,鼓勵和支持遺體火化,提高全市戶籍人口的遺體火化率。力爭到2020年,全市遺體火化率達到30%;到2025年,全市遺體火化率達到50%。

4.按照省民政廳的統一規劃,適時、逐步地劃分火葬區。火化後的骨灰要安放在公墓或骨灰安放設施內,也可以在指定海域進行海葬,不得亂埋亂葬。

5.尊重三亞回族群眾的喪葬習俗,在天涯區新建1個回民公墓,鼓勵和支持少數民族群眾選擇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

6.完成殯儀館(市仙逸園管理所)整體搬遷、市荔仙園公墓二期和吉陽區三娘村公墓二期等3個重點殯葬項目建設。各區新建、續建公益性公墓按期建成投入使用。

三、主要任務

(一)堅持規范土葬、推行火葬。

在現有的土葬改革區,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土葬改革,將遺體安葬在公墓內。完成“三沿七區”(“三沿”指:沿鐵路、高速公路和國道省道、縣鄉公路兩側,沿村莊周邊,沿河流、水庫岸邊;“七區”指: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區、旅遊風景名勝區、集中住宅區、自然保護區、城市規劃區和工業園區)可視范圍內的各類散墓的整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集中遷至公墓安葬或植樹綠化遮擋、或就地深埋不留墳頭。同時,積極倡導和推行火葬,鼓勵骨灰海葬、樹葬、花葬、草坪葬等不占用土地骨灰處理方式,實行骨灰安葬多樣化,降低占地安葬比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加強宣傳,提倡深埋不留墳頭的綠色葬法。按照《海南省民政廳關於印發〈海南省殯葬事業2016—2025年發展規劃〉的通知》(瓊民通〔2016〕67號)要求,科學、合理地確定火葬區域和范圍,適時、逐步將三亞主城區劃為火葬區。

(二)完善殯葬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殯葬服務能力。

1.繼續推進市荔仙園公墓二期、三娘村公墓(二期)和市仙逸園管理所(殯儀館)整體搬遷等重點項目建設。其中,市荔仙園公墓二期和吉陽區三娘村公墓二期要統一規劃設計風格、統一規范命名、統一服務設施、統一使用管理。新建殯儀館按照國傢二級殯儀館標準建設,加強軟件配備,建立客戶服務網絡平臺,逐步實行殯葬信息采集、手續辦理、服務流程、資金結算、處理結果、檔案保管等信息化管理。新審批的經營性公墓應建設不低於總用地面積20%的節地生態安葬公益性墓區,現有經營性公墓逐步建設不低於總用地面積10%的節地生態安葬公益性墓區,所有生態公墓林木鬱閉度要達到0.2以上,不占天然林地。

2.完善各區公益性公墓建設。大力加強骨灰堂等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按照滿足常住人口30年以上骨灰安放需求,確定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數量和規模。2016—2025年,建成全市各區規劃續建和已立項的公益性公墓:崖州區寶平山陵園三期;天涯區大腳嶺公墓、紅爾山公墓二期;吉陽區翻園公墓等。新建育才生態區生態公墓。充分尊重我市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在天涯區新建1座回民生態公墓。對已明確要建設的公墓,優化提升規劃設計水平,最大可能壓縮單體墓位占地面積,最大可能增加墓位容量,增設樹葬、花葬、壁葬等墓區,建成安全、生態、優美、市政配套齊全的公墓區。新建公益性公墓每座不超過500畝,按照綠化率不低於30%的標準進行公墓區綠化,努力做到綠化優先。公益性公墓建設要嚴格按照《海南省公益性公墓建設標準》執行。

3.按標準配備殯葬工作人員和車輛。各區人民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每年根據公墓的規模,按照《中共三亞市委辦公室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三亞市深入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三府〔2016〕6號)的標準撥付相應管理經費,配備相應人員;按照現有居住人口10—15萬人配置1臺殯儀專用車的標準解決殯儀車輛不足的問題,確保全市殯儀專用車足額配備,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承擔。

(三)加強殯葬工作管理,提升殯葬服務質量水平。

1.建立健全各區殯葬管理機構的體制機制,理順相應的職責關系。整合市仙逸園管理所和市荔仙園管理所兩傢殯葬服務機構,成立市殯葬管理服務中心,負責殯葬服務、管理、執法等具體事務。市民政部門會同市編辦、人社等部門研究具體辦法,組建各區殯葬執法隊伍,負責轄區內違法違規殯葬行為的集中清理和整治,規范殯葬市場。市、區民政部門負責殯葬執法的業務指導工作。

2.各區人民政府、育才生態區管委會每個村、居配齊民生聯絡員後,由民生聯絡員負責本村、居的殯葬事務管理,收集殯葬信息。

3.配齊公墓管理人員。按照公益性公墓規劃立項每100畝2名人員的標準配置公墓管理人員,負責墓區內環境衛生的基本維護等日常管理工作,工資待遇列入區人民政府財政預算給予保障。

4.保障公墓管理工作經費。對已建成並交付使用的公益性公墓,要落實管理工作經費。各區人民政府按每100畝墓區不低於8萬元/年的標準落實本轄區公益性公墓管理工作經費,並納入同級財政年度預算。經費主要用於保障墓區內環境衛生整治、植樹綠化、水電費、墳墓維護、建立公墓管理電子檔案、購買資料櫃等。

5.加強殯葬服務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和查處非法生產、經營、銷售喪葬用品以及炒買炒賣墓穴墓位(格位)的行為。嚴格查處在城區大街小巷違章占道搭設靈棚、擺放花圈以及出殯拋撒冥紙、焚燒紙錢等影響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的喪葬行為,鼓勵市民前往市仙逸園悼念禮堂集中辦喪事。對喪葬活動中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等違反治安管理法規行為的,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四)完善殯葬法規體系,實現多方參與的殯葬運行機制。

將三亞殯葬改革事業納入人大立法范疇,大力推行火葬,提倡樹葬、花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行為,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嚴格杜絕目前仍不同程度存在的亂埋亂葬行為,極力壓縮公墓集中埋葬,從根本上規范我市殯葬活動。2016—2025年,進一步完善殯葬用品管理相關規定,規范殯葬服務收費標準和喪葬用品價格公示制度,逐步推進殯葬服務和喪葬服務用品銷售格式合同,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市、區兩級民政部門要指導各公墓推行公墓管理制度上墻。公墓管理要做到“六有”標準,即:有服務指南、有公示欄、有墓園管理規則,有責任管理單位、有固定管理人員、有日常管理經費。新建殯儀館按照國傢《殯儀館等級標準》的要求,科學規劃與設計,做到佈局合理、設施齊全、功能配套、景觀和諧。火化設備要嚴格按照《燃油式火化機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GB13801—2009)標準選購和安裝,遺體隨葬品(祭品)焚燒爐要達到《大氣污染綜合排放標準》(GB16997—1996)要求,做到生態環保和安全。建立“政府推動、法規支持、政策引導、社會參與、共同監督”的運行機制,推進我市殯葬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五)加大殯葬改革宣傳教育,樹立文明節儉殯葬新風。

開設殯葬改革工作廣播、電視、報紙專欄,及時播出、刊登殯葬改革工作動態信息和進展情況。加大對惠民殯葬補貼等有關政策的宣傳,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黨和國傢殯葬改革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積極做好殯葬改革宣傳引導工作,加大對殯葬改革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傳播推動殯葬改革正能量。引導人民群眾轉變傳統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的殯葬觀念,逐步推行莊重、簡約的治喪方式,積極倡導環保、文明、節約的殯葬理念。在清明節、春節等重要節日,引導群眾開展社區公祭、集體公祭、網絡祭掃等現代追思活動,不斷創新喪葬禮儀,引導群眾文明治喪、低碳祭掃,推動三亞殯葬改革順利進行。

四、重點項目建設

2016—2025年,建設殯葬重點項目9個,總投資102475萬元(其中新建項目2個、續建項目7個)。

(一)市荔仙園公墓二期項目A區(續建)。

總投資14941萬元,總用地276.7畝,墓位20348個。位於吉陽區羅蓬村三平水庫東北側。省、市民政“十三五”規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墓位工程、建築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給排水工程、電氣工程、綠化及園建工程等。

(二)市吉陽區三娘村公墓二期(續建)。

占地面積180畝,項目總投資13921萬元,計劃建墓位13483個。位於吉陽區羅蓬村三娘村民小組附近,為市政府重點規劃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停車場、擋土墻、排水、道路、綠化等以及其他附屬工程。該項目與荔仙園公墓二期(A)區項目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

(三)市仙逸園管理所遷建項目(續建)。

項目估算投資26996萬元,建設用地110畝,總建築面積29000平方米。位於吉陽區荔枝溝荔仙園公墓一期西側。為省、市民政“十三五”規劃項目。主要建設悼念館、守靈房、骨灰安置樓、業務綜合樓、遺體處置樓、火化樓各1棟及附屬用房。

(四)崖州區寶平山陵園三期(續建)。

位於崖州區寶平山。項目總投資12144萬元。規劃用地面積約195畝,建設墓位8900個,配套設施有:墓地道路、停車場、管理用房、擋土墻、排水工程、綠化工程等。

(五)天涯區大腳嶺公墓(續建)。

位於天涯區梅村大腳玲六一水庫東側,總投資7823萬元,規劃用地100畝,擬建墓位7000個。建設的配套設施有停車場、輔助用房、景觀節點、擋土墻、排水工程、道路及綠化等。已立項,未建設。

(六)台中貨梯維修天涯區紅爾山公墓二期(續建)。

位於天涯區紅爾山一期公墓旁,規劃用地200畝,計劃投資9900萬元,擬建墓位14000個。建設的配套設施有停車場、輔助用房、景觀節點、擋土墻、排水工程、道路及綠化等。

(七)天涯區回民公墓(新建)。

計劃投資6500萬元,規劃用地150畝,擬建墓位10500個。

(八)吉陽區翻園公墓(續建)。

位於吉陽區紅花村委會翻園村小組南側山坡地,總投資約5250萬元,規劃用地100畝,擬建墓位7000個。建設的配套設施有停車場、輔助用房、景觀節點、擋土墻、排水工程、道路及綠化等。已立項,電梯保養項目未建。

(九)育才生態區生態公墓(新建)。

在育才生態區建設一座公益性生態公墓,計劃投資5000萬元,規劃用地150畝,擬建墓位10500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深化殯葬改革。各區人民政府要按照省、市關於推進殯葬改革有關政策、文件要求,把殯葬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指標。將公墓建設項目列入“多規合一”審批服務平臺,建立殯葬事業發展目標管理責任制,層層抓好任務落實。各區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親力親為,將殯葬事業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各級廣大黨員、幹部在殯葬事業發展中發揮帶頭表率作用,為群眾樹立榜樣和標桿,教育和引導群眾抵制陋習。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協調,確保形成齊抓共管、齊心協力的工作局面

(二)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加強殯葬工作合力。市、區兩級民政部門認真履行殯葬管理工作職責,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努力推動建立權責明晰、銜接有序、配合緊密的工作機制,加快形成各有關部門履職盡責,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殯葬工作新格局。財政部門繼續加大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發改部門做好殯葬設施建設項目立項等審批工作,配合做好殯葬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國土部門加強對殯葬用地的審批管理,加大對公益性生態公墓殯葬設施建設用地的支持力度,指導監督各區對違法殯葬用地進行嚴肅查處。工商、林業、公安、物價、民族宗教、綜合執法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殯葬改革。

(三)理順管理體制,提升服務水平。明確相關部門在殯葬改革、殯葬管理、殯葬服務、殯葬價格和喪葬用品生產銷售等方面的工作職責。殯葬服務單位要進一步優化殯葬服務內容、程序和標準,完善便民惠民的服務網絡。殯葬主管部門切實加強殯葬從業人員素質教育,積極開展民主評議和創先爭優活動,教育殯葬系統的幹部職工增強宗旨意識、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講究職業道德,弘揚優良作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研究制定殯葬服務質量的評估手段和方法,客觀評估殯葬服務單位的質量承諾、服務回訪、滿意度調查以及投訴受理監督等方面的實施途徑和效果,為改進和提升殯葬服務質量提供重要依據。

(四)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推動各區積極開展改革宣傳,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等在殯葬宣傳教育方面的積極性和作用,采取公益廣告、文藝匯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節地生態安葬的重大意義和實踐成果。堅持清明節等重要節點集中宣傳與日常引導相結合,組織開展殯葬服務機構開放日、節地生態安葬宣講、集中撒海生態安葬等活動,大力倡導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文明新理念,促進群眾治喪觀念的轉變,培育文明節儉、生態環保、移風易俗的現代殯葬文化。

附件:三亞市2016—2025年殯葬設施建設項目表

三府〔2017〕348號 附件


arrow
arrow

    ncewygjfj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